主題:藥

活動一:請分析小說中的要素,統整內容,完成以下表格。

一公06 何宜親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節結構

為華小栓治病→病未治好

人血饅頭掃墓→意象表現

夏瑜被斬首

人物

華老栓夫婦、華小栓、夏瑜、夏母、康大叔

阿義、茶館群眾、夏三爺

場景

刑場→華家→茶館→墓地

主題

批判群眾的愚昧、迷信

→傳達「革命精神不死」

敘事觀點

全知

象徵、意象

夏瑜墳前的花→革命精神不死

烏鴉        →對革命尚未絕望

 

一公35 葉海琳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節結構

茶館老闆華老栓夫妻的兒子華小栓得了肺癆,他們相信了各間說法,得到了血饅頭,但並沒有救到兒子,最後華大媽在清明時去祭奠兒子。

人物

華老栓、華大媽、華小栓、康大叔、

夏三爺、阿義、夏瑜、夏瑜母親

場景

時間:民初

地點:茶館

主題

當時人民迷信,而作出一些荒謬的行為

敘事觀點

第三人稱

象徵、意象

諷刺、批判當時迷信的社會現象;

感嘆群眾的愚昧、不明白革命的意義。

 

活動二:佳句選錄並說明

選錄佳句可以從用字遣詞、修辭、筆法入手,也可以揭示文章的警句或核心文句,甚至與現實人生相關而具啟發意義者。再加以分析說明。

 

一公21 張寧恩

「她們走不上二三十步遠,忽聽得背後『啞──』的一聲大叫,兩個人都悚然的回過頭,只見那烏鴉張開兩翅,一挫身,直向著遠處的天空,箭也似的飛去了。」

→反諷夏瑜的母親不了解兒子的理想抱負和革命者的志向沒人認同,孤掌難鳴。

 

活動三:寫下你難忘的場景、對白或是人物

聚焦小說中的場景、對白或人物,必然有一個點能打動自己,順此仔細說明何以印象深刻。

 

一公11 林欣慧

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是最後,夏瑜的母親為他上墳的描寫。看小說,讀歷史,見到如此為理想犧牲的革命烈士,總會讓我動容。不知作者是否有意,故事中夏瑜宣揚著新時代,新觀念,那頭愚昧的眾人卻視沾有他的血的饅頭為珍寶;儼然是個強烈的對比。不過我若生在百年前,怕也會同眾人嘲笑他是個瘋子。「紅白的花」、「烏鴉」,在清楚這兩個事物的含義後,更是讓人的心情五味雜陳;我這享受前人成果的後代只想向他們致敬!

 

一公16 洪辰維

到底吃了血饅頭的小栓還是死了。華大媽去看兒子時,碰巧遇見夏瑜的母親。兩人傷心的互相安慰著,突然,夏瑜的媽媽看到了墓上的花還有他以為是來幫夏瑜申冤的烏鴉。到頭來,她還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是被冤枉的,還是認為兒子為此死去是種屈辱。最後一幕,展翅高飛的烏鴉不過是來打破這可悲的猜測罷了。血饅頭,是人們既愚昧又悲哀的表現,革命者的心情,只能靠眾人厭惡的烏鴉傳遞。

 

一公24 郭子欣

閱讀完魯迅的〈藥〉後,閉目思索,最深植我心的場景竟是華爸爸聽信傳聞花大錢購買沾了被處死囚犯鮮血的麵包。「這也太迷信了吧!」相信大家讀到這幕時,心裡的想法都和我一樣。但身為一個學生,我竟深深感到「心有戚戚焉」。生活中處處是迷信,我們不也深深迷信著各式各樣的分數嗎?不僅僅是家長,就連我們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用死板的分數斷定一切。捫心自問,有多少人視考卷上那用紅筆打著的斗大分數為自己努力的程度?有多少人因為分數差了而懷疑甚至否定自己?又有多少人迷失在日夜汲汲營營為了分數而奮鬥的世界?我們迷信分數而忘了初衷,我們迷信分數而犧牲了更多更值得嘗試的事物,我們迷信分數而喪失了原本那顆最赤誠的心。讀到魯迅這情節,我心深深地這樣一揪……

 

活動五:寫一封信給文中人物或作者

當我們深入投進閱讀的情境之中,或許會為文中人物的結局抱憾,或想要對其選擇提供建議,甚至會希望作者安排的情節能符合自己的願望,可以寫一封信給文中人物或作者。

一公30麥時暐

夏瑜的媽媽:

 

  您知道嗎?您的兒子所救的,是全中國的人民,看到的是中國的未來啊!當大家還痴痴地迷信「人血饅頭」時,您的兒子已經了解癌症末期的中國需要大翻轉,需要走出一條新的路、開闢另外一片天地,不需為您兒子的遭遇感到羞恥,因為他是真正的愛國之士!為改變而革命,雖然他死亡之時新世代還沒來臨,但請以他為榮,因為他不僅是您的兒子,更是偉大的革命烈士。

 

活動七:心得抒發

試著寫下讀完小說後的心得感想

 

一公18徐鈺婷

魯迅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寫了藥。其中,不直接說出革命人士的壯烈理想,反而用老栓買人血鰻頭治病這種迷信的方式來表達,這種冷眼旁觀的態度似乎是在諷刺那些愚昧的人民。這是一場革命者的悲劇,魯迅用悲涼陰冷的氣氛揭露社會的黑暗和人們愚蠢的一面,更讓人感到無力。人們在傳統社會裡念的壓迫下變得麻木。對此無法坐視不管的革命人士,拚死為人民的幸福抗爭,卻被他們恥笑,不了解這是為了他們而灑下的血,反而想把這些鮮血拿來沾鰻頭吃。讀完〈藥〉之後矛盾又複雜的情緒,就是魯迅想用文字的力量表達對社會的意見吧!

 

 

主題:一桿秤子

活動一:請分析小說中的要素,統整內容,完成以下表格。

一公08吳旻潔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節結構

1-8段為前情提要,鋪陳劇情

9-20,為全文重點, 說明秦得參賣菜的經過遭巡警誣陷入獄等畫面,替後來發展埋下伏筆

21,結局,最終主角與巡警同歸於盡

人物

秦得參一家,巡警,小販,路人

場景

  1. 1.     鎮南威麗村-秦得參的家中
  2. 2.     鎮上市場
  3. 3.     衙門

4.  監牢

主題

底層人民受壓迫而不得不起身反抗

敘事觀點

第三人稱

象徵意象

秤子為「法」的象徵,在巡警的手中被丟棄,代表法律不再公正、客觀, 也代表在台漢人受日人所欺的情形

 

活動三:寫下你難忘的場景、對白或是人物

聚焦小說中的場景、對白或人物,必然有一個點能打動自己,順此仔細說明何以印象深刻。

 

一公10吳雙

我最印象深刻的片段是倒數二三段, 『元旦,參的家裡,忽譁然發生一陣叫喊、哀鳴、啼哭。隨後,又聽著說 :「甚麼都沒有嗎?」「只『銀紙』備辦在,別的甚麼都沒有。」同時,市上亦盛傳著,一個夜巡的警吏,被殺在道上。』

本篇小說為短篇,前面都在鋪陳主角秦得參近三十年的生命史,當主角開始當菜販時,描寫得十分詳細,心情也跟著主角走,一起努力、一起奮鬥、一起憤怒,當參與妻子終於回家時,心中的大石頭正要落下,進而發現一切不過是「以喜襯悲」。

 

活動六:故事改寫,結局敘寫

對於故事的情節發展及結局,我們往往會有很多期待,但有時卻不見得盡如人意,可以試著刪改文章,將故事改成你喜歡的樣子,也可針對結局續寫,把作者沒說完的故事完成。

 

一公26陳品君

過了三年之後,這裡出現了一位蒙面義士,他擁有高超的武功和槍砲彈藥,他不但在暗中保護受欺壓百姓,還劫富濟貧,最後成了抗日英雄,受到百姓的愛戴。原來,他就是秦得參,三年前他殺了巡查,怕自己戴罪之身會連累妻兒,於是隱姓埋名,並隱居山林練習武功,為的是三年後能出來改變這個不公不義的世界。

 

活動七:心得抒發

試著寫下讀完小說後的心得感想。

 

一公26陳品君

這篇文章寫出了社會人情的冷漠和官府對百姓的欺壓。當時的社會由於有錢、有勢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不斷地剝削百姓,不管他人死活。最後,秦得參忍不住與凌辱他的巡察同歸於盡。在秦得參和她母親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平民為了掙一口飯吃而努力工作、為了不讓仗勢欺人的官員看不起而與他玉石俱焚。我十分敬佩這種寧死不屈的精神,但我真是為他的犧牲感到十分不值呀!

 

一公29陳寧

在日治強權下 很多老百姓受到欺壓 而且司法不公平 我覺得強權搾壓百姓非常的過分 平民百姓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 還要看警察的臉色 人民連基本的人權都沒有 賴和生動的描寫使我都為秦得參感到憤憤不平 小說裡的秤子象徵著公理 而巡警把秤子打斷就像是說明權力是一切 公理一點都不重要的感覺 清楚的描寫出社會不公的景象 太可惡啦!

 

一公33曾于庭

日治時期的台灣由傳統走向現代,由農業社會轉向工商業國家,建立了許多新式制度和現代觀念,從器具到思想都受統治者強制灌輸,無法協調,只能接受,在這些看似文明的強權之下,手無寸鐵的老百姓無從伸冤,只有被欺壓的份,讓人不禁感嘆殖民或許帶來進步,卻同時帶來痛苦和冤屈。社會在變遷下進步,人民在改革中犧牲,衝突在變異時產生,而傷痕又是否能在洪流下褪逝?

只能惋嘆這是時代變遷下的必經之途罷了。

 

一公39閻紹寧

讀了賴和的<一桿稱子>,不禁令我深深為當時日本政府統治下的人民感到無奈一方面要配合著不一樣的新政策,另一方面自己的生活卻是苦不堪言.經由作者筆下,執法者的事制和人民的悲苦使自己省思.在批判日本警察的當下,自己是否也有過如此一意孤行的經驗,完全不聽解釋直接定罪?雖然現今脫離殖民,並處於一民主社會,但這般事件主導者卻換成了媒體.期望自己在眾說紛紜的時代下找尋真相而非單方面接收,也希望下學期作幹部也可以避免此情形.

 

 

主題:手

 

活動一:請分析小說中的要素,統整內容,完成以下表格。

一公04仝晉榕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節結構

一位女孩叫王亞明,家裡開染衣鋪,有雙紫黑的手,家境差,學習能力也不好,總受到別人的嘲笑,最後被校長認定及不了格,不用考試,被要求提早離校。

人物

「我」、王亞明、校長、王亞明父親

場景

學校、宿舍

主題

敘事觀點

由第一人稱配角的眼光敘事

象徵、意象

王亞明那雙飽受嘲笑的紫黑色的手,象徵小人物為生活掙扎的痛,及在校園中受到的差別待遇。

 

一公19高婕如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節結構

王亞明因為有雙青色的手被同學排擠校長因手的顏色不讓她做早操沒有人願意和她並床用鍋子染襪子讓蛋變成黑色作者借賭場給她又學業不及格和爸爸回家

人物

王亞明作者校長老師同學社監王亞明的爸爸

場景

校園

主題

描寫校園生活中小人物因外表、家庭背景所受的差別待遇,同學、師長的冷嘲熱諷,就像現實社會的縮影

敘事觀點

第一人稱

象徵、意象

社會上因地位不同而產生的差別待遇

 

一公37蔡慈慧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節結構

雙手特別青黑的王亞明好不容易有機會上學,但因為家境貧困,加上手又如此得與眾不同,所以常被同學排擠、斥責,最後還被校長要求提早離開學校。

人物

王亞明、王亞明的爸爸、作者、校長、同學。

場景

教室 → 操場 → 宿舍 → 長廊 → 木柵門外的雪地

主題

家境貧窮的王亞明,因在家幫忙染布,手被染黑,因此在學校讀書時,受到各方面的歧視與壓迫。

敘事觀點

第一人稱,以自己為王亞明的同學的角度描述看到的景象。

象徵、意象

青黑的手 → 弱勢。

整篇故事述說了在社會上,因為經濟地位的不同而遭受到懸殊的待遇,表現出小人物為了生活而努力掙扎的苦痛。

 

活動二:佳句選錄並說明

選錄佳句可以從用字遣詞、修辭、筆法入手,也可以揭示文章的警句或核心文句,甚至與現實人生相關而具啟發意義者。再加以分析說明。

 

一公20張祐瑄

「在下課的時間,我看了她的小冊子,那完全記錯了:英文字母,有的脫落了一個,有的她多加上一個… … 她的心情已經慌亂了。」       面臨放棄讀書回家的那一刻,王亞明的心是複雜的,她想好好地把書唸好,而她也因此用功著、努力著,她知道學費很貴,也知道她貧困的家庭是如何艱苦地工作著,供她唸書,那容不得她懈怠,容不得她浪費,她是如此地渴望著,而現實卻又是如此地殘酷又無情。

 

 

活動三:寫下你難忘的場景、對白或是人物

聚焦小說中的場景、對白或人物,必然有一個點能打動自己,順此仔細說明何以印象深刻。

 

一公01方書俋

我最佩服常常去找王亞明的那個我,總是覺得她心地很善良,當所有同學,甚至是校長,都在嫌棄王亞明,還把自己的書借給她,在王亞明最落魄、沒有朋友的時候,她也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給予嘲笑,一個失去援手的人,得到這樣小小的溫暖,心裡是充滿感謝的!

 

活動四:設計問題並附答案

國文課本每一課在正文之後都附有問題討論,提供同學深入思索的方向,閱讀心得寫作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一如課本編輯,自己設計問題,並供解答。

 

一公28陳師筠

Q:作者是透過何種方式使讀者了解王亞明的手為何是藍黑色的?為何作者要利用這種方式而非直接說明?

A:作者透過我借王亞明〈屠場〉,使王亞明想起並說出自己的家庭背景,透過王亞明的口,讀者更能感受到社會底層的辛酸,在文末也有恍然大悟卻不感到突然的反應。

Q:王亞明為何要認真讀書?她對讀書的態度為何?

A:父親犧牲了大部分的伙食費為了供應她讀書,以後也可以教弟妹,希望生活有翻身的機會,而她自認資質不好,所以更加認真讀書。他對讀書抱持認真態度的同時,也很樂觀,不及格就再拚一次,總是笑一笑,可見她的單純以及豁達的態度。

 

活動五:寫一封信給文中人物或作者

當我們深入投進閱讀的情境之中,或許會為文中人物的結局抱憾,或想要對其選擇提供建議,甚至會希望作者安排的情節能符合自己的願望,可以寫一封信給文中人物或作者。

 

一公31傅嘉柔

給王亞明的一封信:你是一位勇敢、堅強的女孩,即使身邊的人不斷譏諷、嘲笑,你仍坦然面對,不受他人的影響,只單純的做自己,你那不輕易倒下的心,深深的感動我,我能理解你內心的寂寞,但你比我堅強許多,我知道你擁有的是不平凡的一雙手,而不是一雙犯罪的手。謝謝你讓我學會更勇敢的面對!

 

活動七:心得抒發

試著寫下讀完小說後的心得感想。

 

一公13林詩軒

看完了這篇蕭紅的<>,我心中溢滿的僅有鼻酸。主角王亞明的雙手為了掙錢而被染劑染的烏黑,因此被同學甚至是老師嘲笑視為「怪物」;為了省錢把比較便宜的白襪自己染成黑襪,因此被同學嫌髒;以及她的求知慾,都再再讓我看到她在貧窮的環境是如何堅強、如何持續堅持她想求學的心。在這篇文章中,我意識到當時社會底層努力力爭上游的卻仍然遭到歧視的殘酷現實,也讓我頗慶幸現今臺灣社會有很好的福利制度,以及對弱勢族群可以抱持著很好的觀念,可以保障沒有錢上學的孩子在不受歧視的環境下可以好好求學,滿足他們的求知慾。

 

一公22張寧靖

一開始閱讀作者對王亞明的敘述,我也對她感到幾分恐懼。黑手?是得了甚麼怪病嗎?同學和老師怎麼會用如此無禮和嘲弄的態度對待她呢?後來才明白她的身世和紫黑膚色的由來,不禁感到又苦又澀,又憐惜王亞明的體貼孝順和那份執著於課業的傻勁。還有,最令人恨得牙癢癢的,就是那勢力且毫無良心的校長,隨意踐踏他人對子女的心意。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竟帶頭做壞榜樣,真令人感慨世態的炎涼及人心的醜陋和冰冷。

 

一公32彭匯馨

最初我以為這是篇溫馨小品。

當我看到文章第一句話,我就知道我太無知了。不過我也著實被作者所形容的那雙手給嚇著了――那是雙我從未見過也無法想像的手。那些青、紫、黑是因為甚麼而形成的?作者一開始並未說明,只讓我們從一個男孩的眼去觀察,那雙手和主人所經歷的。不過後來一知道其實那雙手只是被染缸染色,卻讓那雙手的主人遭受這麼多不公平的待遇或歧視,除了讓人難過,也讓人想開始檢視自己:我是否只憑片面的想法去決定如何對待別人?

 

一公38鄭語婕

這篇小說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人情的冷漠勢力。王亞明是個家開染衣舖的女孩,因為染布之故,所以雙手的顏色與眾不同而因此被嘲笑,被看不起。同樣是唸書,校長卻不讓她考試,也不讓他住宿舍.然而王亞明卻隨遇而安,不怨天尤人,只是一心擔心會讓父親失望。表面上看王亞明似乎都沒有表現出無辜,難過或者悲憤,但其實心中最深處,還是對這個社會感到不公,他認為窮人並沒有錯,他們也應該享有和他人一樣的權利,但人們的勢利加上社會的無情,卻讓欺負弱勢的行為更加擴大。

 

 

主題:傾城之戀

 

活動一:請分析小說中的要素,統整內容,完成以下表格。

一公12林祐葶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節結構

白流蘇離婚後寄居於有傳統老氣味的娘家,母親保護不了她,兄嫂容不下她。為報復家人的無情,她搶走了原本要介紹給她妹妹的男生范柳原。柳原為海外私生子,多金而浪漫,漂泊不定,是情場老手。由於各有不同的盤算,雙方展開一場男女的情婦、婚約的拉鋸戰。

人物

白流蘇、范柳原、薩黑夷妮

場景

香港(象徵新潮、異國風情)

上海(代表原生傳統)

主題

傾城之戀是一部喜劇,張愛玲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白流蘇,還給了我們華美的羅曼史、對白等等。有情人不一定終成眷屬,而成眷屬者不一定是有情人。

敘事觀點

 

象徵、意象

 

 

活動二:佳句選錄並說明

選錄佳句可以從用字遣詞、修辭、筆法入手,也可以揭示文章的警句或核心文句,甚至與現實人生相關而具啟發意義者。再加以分析說明。

 

一公32 彭匯馨

「那整個的房間像暗黃的畫框,……,把帘子的邊緣都染藍了。」

這句話很細緻地將譬喻、擬人和誇飾揉合在一起了。

透著這兩個句子,我彷彿可以看到那帶異國風情的飯店的窗,洗得淨白的窗簾果真透著蔚藍的光,清新的空氣拂過側臉,一向前俯視就是片大海,感覺是如此的舒暢。

 

活動七:心得抒發

試著寫下讀完小說後的心得感想。

 

一公12林祐葶

一個自私的男人和一個自私的女人不停上演戰爭的劇碼,彼此算計、猜忌,以求得最後那一剎那的諒解,白流蘇在動盪的時代中為自己勾勒的幸福藍圖努力打著一場又一場的硬仗,若不這樣真愛該如何降臨?我覺得白流蘇是一個很有勇氣的女子,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還能有自尊且可以去面對一個逃避婚姻的男子,真的要有一顆堅強的心。

 

主題:永遠的尹雪艷

 

活動一:請分析小說中的要素,統整內容,完成以下表格。

一公02王心影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結結構

先提及尹雪艷在上海、百樂場的長袖善舞和王貴生為了尹雪艷而作姦犯科。接著嫁入了洪家,洪處長卻又隨即丟官破產,與徐壯圖的一段姻緣,卻又使得他慘死。然而這些種種尹雪艷卻只當過眼雲煙,在一切事情發生過後繼續她繁華依舊的生活。

人物

尹雪艷、王貴生、洪處長、吳經理、徐壯圖、宋太、徐太

場景

尹雪艷公館

主題

描述接近尹雪艷的人一步步因接近她兒遭遇不幸(吳經理尚未死亡)

敘事觀點

全知觀點

象徵、意象

在文章後的介紹,說尹雪艷是代表著死亡之神
但是我有比較不一樣的看法:尹雪艷感覺比較像是慾望
沉迷於慾望的人才會一步步邁向死亡

 

活動三:寫下你難忘的場景、對白或是人物

聚焦小說中的場景、對白或人物,必然有一個點能打動自己,順此仔細說明何以印象深刻。

 

一公15柳沐真

小說中有一個場景,說再尹公館裡開的宴席尹雪豔總能做個最稱職的主人,餐宴精緻,牌局搭的好,不讓人傷和氣。牌局正進行熱烈時,在牌桌間巡迴、安

慰輸家。此段最後寫到:「尹雪豔站在一旁,以悲天憫人的眼光看著他這一群

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壯年的、曾經叱吒風雲的、曾經風華絕代的客人

們,狂熱的互相廝殺、互相宰割」這段感覺整個宴會都是再尹雪豔的安排、掌握之中,連牌局都安排的好好的。最後尹雪豔旁觀,似一切「云云眾生」接由他掌握好了,上下的只要看著他們自相殘殺、走向敗亡。我覺得這段尹雪豔「神」的形象特別深刻,高高在上看著大家,他的冷眼旁觀,他掌握著一切,在這段寫得特別鮮明,令我印象深刻。

 

活動七:心得抒發

試著寫下讀完小說後的心得感想。

 

一公17洪尚榆

永遠的尹雪艷這本書,以描寫的手法寫出古色古香的時代,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可以看出尹雪艷的嫵媚和柔情,善於交際,周旋在人群之中的他彷彿活生生在眼前上演,著實寫出當時的社會情形和人們生活的情景,這些都可以從文字中細細品嘗,帶領我們回到當時去細細領略充滿傳奇色彩尹雪艷的一生。

 

一公07何雨潔
尹雪艷著實令人羨慕,似乎有著高超的駕馭人心的能力、懂得如何贏得人心、撫慰人心,加上天然散發出那令人屏氣凝神的氣息m以及雪白的肌膚,系窕的身材,容長的臉蛋配一副甜淨的眉眼子,公館裡總是高朋滿座,表面上看似熱鬧得很,但卻沒有一個能談心的對象,全是些趨炎附勢的傢伙圍繞在一旁,心裡想必其實也很空虛,寂寞的吧? 仔細思索後,發現這樣的生活也未必是好的。

 

一公36 廖子誼

第一次看這篇小說時,只當作一般故事在讀,讀完卻感到莫名惆悵。後來聽到老師說白先勇先生在《台北人》裡描寫的故事情節並不是那麼單純,好奇心燃起,我又重複看了幾次這本小說,並且上網查詢資料,才發現真的有好多不同的解讀,不同的看法。簡易的故事背後的確隱藏了許多深層的涵義。而在《永遠的尹雪艷》這篇小說中,尹雪艷這位主角看似迷人成功,卻是不斷帶給周邊人惡運的魔鬼。許多人拜倒在她的美色下,卻也同時失去了原本的自己。但那些悲劇並不是尹雪艷造成的,是人性,人的慾望。故事中,我清楚的看見,從來不是尹雪艷主動去招惹誰,而是那些慾望無窮,渴望得到他的人,在追求她的過程中迷失自我,導致悲劇。尹雪艷象徵死神、妖孽,但只要自己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控制,不會發生故事中慘不忍睹的結局。相反地,只要人類對慾望的追求還在,尹雪艷就永遠存在。

 

 

主題:一把青

 

活動三:寫下你難忘的場景、對白或是人物

聚焦小說中的場景、對白或人物,必然有一個點能打動自己,順此仔細說明何以印象深刻。

 

一公22張寧靖

秦太太和一品香老闆娘等人,得知朱青有好感的對象小顧飛機失事後,急急忙忙去找朱青。沒想到她與以往的反應大相逕庭,不但連一滴淚都沒留,甚至還能一派輕鬆的梳妝打扮、與他人談天說笑,彷彿什麼都沒發生。是說她成長了呢?還是已學會埋藏心中的苦楚呢?雖然秦太太覺得「已經沒有甚麼可以教朱青了」,但失去了摯愛的人,不再悲痛、不再流淚真的是一件好事嗎?還是只是習慣失去,所以一切都不再那麼重要了呢?在我心中,這只是一種失去愛的能力、一種悲哀罷了。

 

 

主題:看海的日子

 

活動一:請分析小說中的要素,統整內容,完成以下表格。

一公23許雅媛

小說要素

內容

情節結構

一個被自己養父出賣身體而下海本以為以後的日子並不會有太大差別,但在一次偶遇故友的情況下,看到她婚後幸福的畫面而重燃希望,後來遇上一位憨厚的男人,便讓她懷孕了,歷經許多波折了之後,小生命也誕生了

人物

白梅、阿榕、鶯鶯、養父、酒客

場景

蘇澳、九份

主題

年輕妓女對於未來、愛情、親情的渴望和追求

敘事觀點

從一個勞工階級的角度,描寫對下一代的期許

象徵、意象

白梅象徵純潔傲骨

孩子象徵重生的心靈,身分轉變自由

海洋象徵寬容、對社會的原諒、希望

 

活動三:寫下你難忘的場景、對白或是人物

聚焦小說中的場景、對白或人物,必然有一個點能打動自己,順此仔細說明何以印象深刻。

 

一公23許雅媛

白梅14年來辛苦堅強的生活。在那樣倍受歧視和不齒的職業下,造就一個勇敢的女性,透過救贖自己的過程揭示對台灣這片土地的未來和希望,更以許多意象來交疊,將台灣人堅韌的生命力突顯,傳達出台灣人對於艱苦環境下的樂觀和堅持。

 

一公27陳姿吟

小說中最令我難忘的場景就是主角白梅生孩子的那段。原因是很少有作者會把生孩子的過程寫得那麼詳細,會讓人覺得自己就像是在現場一樣;而且白梅不畏疼痛,苦撐六小時,終於生下一男嬰,我想,要是一般人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選擇剖腹產了吧!

 

活動四:設計問題並附答案

國文課本每一課在正文之後都附有問題討論,提供同學深入思索的方向,閱讀心得寫作也可以用這種方式,一如課本編輯,自己設計問題,並供解答。

 

一公40鍾玟軒

Q:白梅為什麼自養父出賣她後便身世淒苦,難道全因養父狠心嗎? 還是另有其因 ?

A:自古以來,重男輕女的觀念早已根深柢固,許多女性遭受到迫害,過去的社會像用一條又臭又長的白布把女性綁在社會的角落。

 

活動五:寫一封信給文中人物或作者

當我們深入投進閱讀的情境之中,或許會為文中人物的結局抱憾,或想要對其選擇提供建議,甚至會希望作者安排的情節能符合自己的願望,可以寫一封信給文中人物或作者。

 

一公23許雅媛

我覺得最後既然選擇正面思考白梅的一生,就該讓阿榕白梅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才能呼應前面鶯鶯的部分。

 

活動六:故事改寫,結局敘寫

對於故事的情節發展及結局,我們往往會有很多期待,但有時卻不見得盡如人意,可以試著刪改文章,將故事改成你喜歡的樣子,也可針對結局續寫,把作者沒說完的故事完成。

 

一公40鍾玟軒

後來白梅的養父和她道歉和懺悔,社會不再以有色眼光看待她,阿榕娶她為妻,小孩成為漁港的負責人,一家過著快樂的生活。

 

活動七:心得抒發

試著寫下讀完小說後的心得感想。

 

一公40鍾玟軒

黃春明的小說一向傅有濃烈的地方色彩,藉由故事的方式道出女性長期受歧視的狀況,更藉著孩子的孕育,場景的轉換,白梅勇敢的揮別過去一路寫到她展開新生命的時候,也感受到作者對於生命的熱愛,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冰清玉潔傲骨不凡的女性角色,也可以看出在仔細的描述之下雖落後卻充滿人情味的社會,相對於勢力、疏離的文明社會表示自然和新生的可貴。

 

 

        主題: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活動三:寫下你難忘的場景、對白或是人物

聚焦小說中的場景、對白或人物,必然有一個點能打動自己,順此仔細說明何以印象深刻。

 

一公03王柔崴

你走遍了歐洲收藏世界上最好藝術品的地方,倫敦、巴黎、佛羅倫斯…...多少的雕塑和化,壯闊也好;清麗明亮、古典或新異也好,都未能打動愛哭的你。你說,他們是像神一般身手不可觸及的偉大藝術,彷彿和人隔了座牆……但是我原本以為故事就如次收尾了,誰想到,你在沙灘上找到了「魚之雕塑」。但,為何你只被這感動呢??字裡行間都具有感人肺腑的巨大能量!任何一件雕塑都不如白骨還震撼。你把看似人間醜惡的一面幻化成藝術美;你沒有多加說明,小說就完結了餘音裊裊。----<魚之雕塑>

 

活動五:寫一封信給文中人物或作者

當我們深入投進閱讀的情境之中,或許會為文中人物的結局抱憾,或想要對其選擇提供建議,甚至會希望作者安排的情節能符合自己的願望,可以寫一封信給文中人物或作者。

 

一公03王柔崴

不知為何,每當妳說:「我的眼淚就流下來了。」的時候,我的心就會像是一個已經傷痕累累的人不停地被針一遍又一遍的扎著傷口,若似我也和妳一樣悲傷(斑鳩在遠方唱著,夢從樺樹上跌下來)。每當妳的父母在談論妳的終生大事時,你就像不想面對一樣地在心裡想著能不能消失,而處的容貌也若影若現,在你腦海裡留下那抹記憶中的美麗微笑(清揚婉兮)。有情人終究不能成為眷屬(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徙離憂)

而面對這一切,只能聽天由命。楚求著妳,想帶妳走,但妳有苦難言(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心是被拋到遠遠的沙漠了;而我可以看見一位女子,孓然一人,望眼欲穿的渴望有人能帶她逃離這裡!但自己的步伐是不斷地退,退,退,

因為知道終究會被埋沒在這沙漠。(爾不我畜,言歸思復)我也不驚嘆婉:人生,這麼過,還能過嗎?(整整一生是多麼的長、多麼地長啊!)

告訴自己「鼓起勇氣,振作起來。」妳每天早晨都如此說。現在妳決定用飛的了,飛出困卓妳的籠。但,誰曉得?妳的靈魂飛的到貝多芬c小調那最後勝利舞曲壯麗輝煌的終結嗎?(關關雎鳩,在河之針)

第一次看到如此特別的手法,在文後的那些引文,更令人身歷其境、回味無窮。就好比把千百年前古人的哀思都聚在這兒了。而妳的引文隨時帶更替,由古至今,是不是也代表:妳的心也從古時聽天轉向現代自由奔放的靈魂??---<感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班網設置小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